福祿壽插屏板
插屏在中國古代的家居裝飾中非常重要,只是因為在現(xiàn)代的家居裝飾中不常見到,所以很多人會覺得比較陌生。古人居住的環(huán)境跟今天相比有很大的不同,今天的典型特征是房子里有很多隔間,根據(jù)居住功能劃分大小,所以中國人特別愛說“幾室?guī)讖d”。
古代的房子是架構的,靠一些臨時性的隔斷,比如屏風、屏擋來隔斷空間,以保持一定的私密性。后來屏風逐漸演化成裝飾品,而放在桌子上的一般都叫插屏,就是裝飾板可以插進去和拿下來的屏風。插屏的種類繁多,尺寸不一。
早期的插屏都是固定不能拆分的,移動起來比較麻煩,尤其是大號的插屏。明清以后插屏演變?yōu)榉煮w式的,便于使用,就變得非常流行。插屏能隔斷空間,放在桌子上又變成了桌上的風景,觀賞性大于實用性。

(插屏板)
插屏板功能性
插屏最早的功能是擋風,古人寫字要研墨,而且時間要很長,一般需要一個小時。研完墨后,如果趕上吃飯,忘了蓋上了,可能吃完飯墨盒就干了。所以古人覺得屋里有風的時候,要用插屏給硯臺擋風,因此這類插屏也叫硯屏。
唐宋時期還有枕屏,就是枕頭上面擱一個屏風以防晚上受風。中國人過去是席地而坐的,主人的身后位置一般會擱一個插屏,以表明主人的地位和位置。客人一進屋,就知道重要的方位一定是有插屏那個位置。
如今,國家領導人接見外賓的時候,身后往往有一個插屏,或者有一幅大畫,其功能相當于插屏。






- 上一篇:細說亭和榭的區(qū)別
- 下一篇:中國古代老門窗隔扇整體構造